
4 月 16 日,中央戲劇學院實驗劇場內座無虛席,作為 “江蘇文藝名家晉京” 展演劇目的昆劇《世說新語》在此上演《謝公故事》系列,包括《候門》《舉將》《破局》《夢雞》四折,以 “歷史長卷” 形式生動呈現了謝安、郗超等魏晉風流名士的人物群像,引發了強烈的觀劇熱潮。


演出在黑色底幕與一桌兩椅的簡潔布置下開場,昆腔一板一眼,鑼鼓絲弦起落間,謝安、郗超、桓溫、褚蒜子等歷史人物仿佛 “穿越” 而來,演繹著淝水之戰背后的精彩故事。首折《候門》,通過奸臣郗超與 “鐵憨憨” 桓溫密謀篡國的情節,搭配丑角長生的插科打諢,巧妙地勾勒出包括未出場的謝安等人物的鮮明個性。《舉將》則圍繞舞臺上太后褚蒜子、謝安、郗超三人的三角關系展開,在苻堅大兵壓境、國家危亡的關鍵時刻,借助一段開藥方、兩封《舉將書》,展現了郗超 “外舉不避仇” 的豁達與謝安 “內舉不避親” 的默契,構建起人物間既對立又共生的戲劇張力,為歷史記載增添了可感的情感厚度。


該劇以小說原著短小篇章為藍本,創新性地借鑒西方戲劇結構,借助 “白雞夢” 等意象將碎片化故事串聯,成功實現了古典文本向舞臺的轉化。演員們通過細膩的眼神、優美的身段傳遞人物微妙情感,如謝安與郗超對弈時的心理交鋒,配合婉轉的 “水磨腔” 唱段與簡約舞美,淋漓盡致地凸顯了昆曲的寫意美學與魏晉名士風流。


現場觀眾反響熱烈,青年觀眾小鄭在朋友圈分享:“我最喜歡《破局》,原來謝安那么可愛。脫了靴子盤著腿下棋,耍賴拿捏郗超三子又三子地讓棋。當年你讓我冷風中門口等,今天你看我脫個鞋盤腿慢慢和你清談。” 還有觀眾感慨:“原來郗超是那么愛國,所以他死了化成鬼魂也要趕到謝安身邊,想第一時間知道淝水之戰的結果。”


一位北京退休的語文老師熱情地向記者表示:“我是在一個高一的小姑娘強烈推薦下來看《世說新語》的。開始覺得她是奔顏值來的,但是看了她發的朋友圈,特別是現場看了演出,我發現不是起哄,是真的懂,這場戲演得真好。” 來自江蘇宿遷的姑娘透露:“我昨天坐高鐵專程從江蘇宿遷來北京看‘省昆’的《世說新語》。還有從天津、南京過來的戲迷,那位小姑娘是從國外回來看劇的。” 她直言特別喜歡編劇羅周將謝安、郗超、桓溫三人置于微妙關系之中的設定,在政治博弈、個人恩怨和國家危亡的對比中彰顯鮮明人物性格,讓觀眾看完后都有不同感受,極具吸引力。


演出結束后,一位青年人感慨道:“看完今晚的昆曲《世說新語》,我更加認同戴建業老師說的‘讀了《世說新語》,你可能走路都比別人可愛一些’。” 昆曲《世說新語》以其獨特魅力,在水磨腔中訴說著無盡的魏晉風流,也在青年戲迷群體中掀起了對古風新韻的熱愛與追捧。